首页>>新闻>>协会动态

第一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2019)在深圳开幕
发布日期:2019-11-01 来源: 作者: 点击率:387

会议现场

 

 

【本刊讯】第一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2019)10月30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开幕。本届论坛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绿化基金会协办。出席本次论坛的有来自奥地利、加拿大、中国(包括香港)、法国、希腊、日本、南非、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政府、研究机构和保护组织的代表、专家学者500余人参加。
开幕式上,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郑伟仪,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杨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先后致辞。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郑伟仪致辞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杨洪致辞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致辞

 

 

随后,与会领导和嘉宾为世界地质公园单位颁发证书及铭牌,为新晋国家地质公园单位颁牌,为2019生物多样性日《秘境之眼》精彩影像评选获奖单位颁奖。

 

为世界地质公园单位颁发证书及铭牌

 

 

 

 

为新晋国家地质公园单位颁牌

为2019生物多样性日《秘境之眼》精彩影像评选获奖单位颁奖

 

开幕式及颁奖后,论坛主旨报告开始。首先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特雷弗·桑威思作题为《国际自然保护地管理的历史与经验》的主旨报告。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特雷弗·桑威思作主旨报告

 

本届论坛采取主论坛和分论坛的形式进行,10月30日的主论坛由14名中外嘉宾和专家学者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国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现状、成就与未来展望、社会参与自然保护、国际自然保护地管理的历史与经验、自然保护地体系空间规划、全球自然保护状况、自然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美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经验分享、自然保护地监测——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例、法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经验分享、自然保护地总体管理规划、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与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地管理的社区参与和绿色发展、加拿大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经验分享、自然保护地游憩管理及特许经营等多方面分享他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

10月31日是分论坛,来自自然保护研究机构的学者和自然保护组织、保护工作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根据各自的工作经历以及对自然保护事业的深入思考,将在9个分论坛中从自然保护地体系与国土空间规划、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管理与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地游憩与生态体验、自然教育与公众参与、自然保护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生物多样性监测、管理目标考核与评价、自然保护地的社区参与、与自然保护地相关的国际进程、深圳自然保护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论坛认为,经过6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领海面积的4.6%。其中国家公园体制试点1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此外,还拥有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39处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并明确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文明已经上升为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在其后的机构改革中,将分部门设置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统一交由国家林草局负责,实现了自然保护地的统一管理,使中国自然保护、保护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论坛强调,当前全球自然保护总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自然保护地受到人类活动的挑战,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退化和破碎化,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物种灭绝、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灾害频发,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愈发凸显。在2019年5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指出,现在约有100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四分之三的地球环境和约66%的海洋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显著改变。20个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爱知目标中只有4个取得了实质进展。自然保护与贫困、污染、气候变化、过度开发等问题密切相关,是复杂的社会、经济、安全、公平问题。只有平衡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律、政策、制度体系,才能实现自然保护的目标。
论坛建议,中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构建完备的自然保护法律体系,建立以《自然保护地法》为基本法、自然保护区等单行法律法规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二是建立包括但不限于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政策机制;三是建立基于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物种监测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地信息和监管平台,为自然保护地的空间规划和管理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四是应当加强自然保护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促进自然保护领域的理念、政策、科学和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沟通与融合。五是促进当地社区发展,倡导公众教育和社会参与自然保护。六是推动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全球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提供中国方案。
在论坛讨论的基础上,会议将发布《深圳共识》。
本次论坛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后召开的第一次以自然保护为主题的国际论坛,论坛将就自然保护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制度、空间规划、栖息地管理和监测、社区参与、公众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分享各国有益经验和先进知识技术,与双边、多边的国际机制相衔接,其内容覆盖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以及自然保护立法、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规划、基于自然保护地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保护评估、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与社区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公众教育与参与等多个方面,涉猎了自然保护的方方面面。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非常重要,希望该论坛能办成自然保护领域的持续性高峰论坛,定期召开,通过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在自然保护领域的思想碰撞,经验分享,为中国自然保护地和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奇境中国-中国自然保护地》宣传片首映现场

又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自然影像中国联合出品的《奇境中国-中国自然保护地》宣传片在“2019第一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开幕式上首映,与会嘉宾致以热烈掌声,深受好评。6分钟的宣传片以恢弘的气势、精彩的画面、生动的内容,展现了中国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奇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