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协会动态

“国际雪豹沙龙”公益宣传教育活动在京举办
发布日期:2018-10-25 来源:中动协 作者: 点击率:599

活动会场(任宗仁/摄)

 

【本刊讯】“国际雪豹沙龙”公益宣传教育活动昨天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本次活动是由中国绿色时报、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共同倡议启动,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绿色时报社、自然影像中国、陆桥生态中心、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共同举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保护司、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绿色时报社、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自然影像中国”项目负责人,雪豹研究机构,雪豹研究专家学者,大学生、中学生、社会公众,相关媒体记者近2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国际雪豹沙龙”由开幕式领导致辞、2018深圳国际雪豹保护大会回顾、与专家面对面谈雪豹、雪豹文化传承专家访谈、情景剧《人类,是朋友or 敌人》表演和雪豹知识竞猜抢答六个单元组成。

“国际雪豹沙龙”是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所长时坤教授首次倡议,于2017年10月17日在北京成立。

10月23日是世界雪豹日,又称国际雪豹日,全球雪豹日。2013年10月23日在吉尔吉斯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的第一届全球雪豹保护论坛上,由12个雪豹分布国发起,确立每年的10月23日为世界雪豹日。在此次论坛上,12个雪豹分布国共同签署了关于保护雪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计划”(GSLEP)。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保护司副司长张志忠致辞(高健/摄)

 

在活动开幕式上,国家林业与草原局保护司副司长张志忠首先致辞。他说,雪豹是处于食物链顶层的物种,我们把雪豹保护好了,食物链中的其它物种也就保护好了。通过北京林业大学研究团队、相关自然保护区和国内外保护组织的共同努力,现已基本掌握了我国雪豹的分布范围和栖息地情况,对这些分布热点地区和雪豹的栖息情况已有了初步的估计。今年我们召开了国际雪豹大会,12个雪豹分布国参与会议,大约有300多人参加,包括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共同研究探讨雪豹的保护。

他认为,国家林草局支持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开展雪豹等濒危物种的科普宣传,开展基层调查人员的培训,建立雪豹专项基金等,有力地实现了雪豹保护工作。在雪豹保护中,我们建立工业生态园,既解决了当今疾病,也对雪豹起到了保护作用,这只是诸多举措中的其中一项。通过国际雪豹日暨国际雪豹沙龙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雪豹的保护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甚至全世界的共同关注。

他最后说,当然保护雪豹的工作,以及许多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我们还要不断地努力。尤其各位同仁,各位老师和各位同学们,还很年轻,以后我们的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生态的保护、生态文明建设还要依靠大家来完成。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王晓婷致辞(高健/摄)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王晓婷致辞指出,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野生动物是地球村不可缺少的成员,也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她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自成立以来,积极支持并参与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目前全国已有八百多个地方协会,近41万会员的野生动物保护网络,成为全国较有影响力的野生动物保护社会力量。作为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具有影响的群众性社会社团,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多年倡导并组织各种协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包括“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未成年道德生态教育等。

她介绍,为了唤起公众对雪豹保护的关注,在国家林业与草原局的支持下,2017年我们在北京举办了“雪山之王”中国雪豹保护摄影展,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公众讲述了我国雪豹保护的故事。同时,聘请王石先生作为雪豹代言人,成立了中国雪豹保护基金。2018年3月1日,我们在广东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举办了主题为“保护虎豹,你我同行”的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为推动12个雪豹分布国的联合行动,今年9月3日至7日,我们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国际雪豹保护大会。会上发表了“全球雪豹保护深圳共识”,为配合此次会议的召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出版了雪豹保护的图书,制作了《雪豹家园》的视频,通过多种公众宣传活动,配合政府推动我国的雪豹保护。

 

中国绿色时报社常务副书记邵权熙致辞(任宗仁/摄)

 

中国绿色时报社常务副书记邵权熙致辞说,作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唯一的行业报,中国绿色时报从十年前就开始关注雪豹。当时社会公众的目光尚未聚焦起,科研院所对雪豹的研究也刚刚起步。2009年,中国绿色时报记者率先挖掘时坤教授团队的故事。这个团队是我国最早研究雪豹的科研团队,他们系统推进了我国雪豹保护和研究工作。中国绿色时报和时坤教授团队携手同行,围绕热点话题,不仅推动把雪豹打造成明星物种,提高社会关注度,推动雪豹这一珍稀物种的有效保护。2017年11月8日,由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绿色时报社首创的国际雪豹沙龙在北京成立。国际雪豹沙龙旨在探索雪豹及其栖息地保护新模式,建立年度为单位,开展大型雪豹活动,多堂雪豹的专题分享,发布雪豹的年度通报,以及多种多样的雪豹内容传播,文创产品传播推介等。

他强调,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新颖、丰富、科学的活动,让社会公众关注雪豹,认知雪豹,保护雪豹。大型猫科动物,我们亲切地称之为“大猫”。对许多猫科动物保护专家们来说,亲眼见到大猫们的机遇也非常难得,这也说明我们对雪豹大猫的爱要包含耐心,不计回报。今后,中国绿色时报将一如既往地关注雪豹和雪豹家园,关注雪豹人和雪豹的故事。同时结合系列活动,联手相关单位共同制造雪豹品牌,做出新的贡献。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全海致辞(高健/摄)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全海致辞说,在北京林业大学举办“国际雪豹日”暨国际雪豹沙龙活动,这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举办这次“国际雪豹日”活动是响应2013年“比什凯克宣言”和落实“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计划”的又一次事件,也是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的实际行动和落实国际雪豹保护大会“与深圳共识”的最新举措。在今天的活动中,大家将围绕“雪豹保护”这一个主题,通过雪豹专家访谈、艺术传承、情景剧、知识竞猜等多种形式,提升社会公众对雪豹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加深青少年对雪豹及濒危动物的理解和认识。

他说,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长期致力于雪豹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中国绿色时报等野生动物行政管理部门、保护组织以及行业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过去的时间里,我校野生动物研究所雪豹研究团队先后在新疆、四川、甘肃、西藏、青海、内蒙等地开展了雪豹的调查研究,监测培训和保护实践以及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不仅有助于科学地了解雪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社会公众了解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技术参照。

他表示,我们愿意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领导下,与兄弟院校和科研机构、自然保护地、国内外保护组织和社会公众一道继续做好我国雪豹研究和保护工作,使我国的雪豹研究与保护无愧于全球最大雪豹分布国和负责任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北京林业大学时坤教授简述雪豹保护深圳共识和学术交流成果(高健/摄)

 

·  2018深圳国际雪豹保护大会回顾

 

首先播放了震撼人心的《雪豹家园》纪录片。此片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自然影像中国联合出品。

随后北京林业大学时坤教授进行了雪豹保护深圳共识和学术交流成果简述。

国际雪豹保护大会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主办。我国是第一个雪豹分布国主办雪豹大会的国家,这也是作为雪豹分布国主办的最大的一次会议。

自2013年《比什凯克宣言》签署和《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计划》启动以来,12个雪豹分布国依法打击雪豹盗猎和非法贸易,采取了建立保护地,积极投入资金和技术来支持雪豹景观地研究和保护管理活动等相关措施。

《深圳共识》提出汇聚国际社会的力量,推动全球雪豹保护事业的进展。强调将致力于:推动高山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来自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和保护工作者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双边和多边合作及区域项目包括全球雪豹种群数量评估的合作实施;设计并实施能力建设项目,促进一线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方的能力提升;加深对雪豹和其它野生动物相关的盗猎及非法贸易的认识;拓展筹资渠道,实现雪豹保护项目资金的可持续性;充分研发和应用无人机、人工智能、遥感和遗传学方法等高新技术,提升信息质量和知识水平,有效促进政策制定;支持基于社区的保护项目的开展,为社区和高山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等。

 

北京林业大学从事野外猫科动物研究的鲍伟东副教授介绍雪豹监测工作(高健/摄)

 

· 与专家面对面谈雪豹

 

  1. 北京林业大学从事野外猫科动物研究的鲍伟东副教授介绍了雪豹监测工作

野外状态下,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37种猫科动物,种群数量非常少,导致在野外调查过程中非常难以发现。同时猫科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也决定了在野外研究过程中非常困难。

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现今的调查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和便利。比如红外相机技术,分子生物学手段。红外相机可以拍照和录像,影像资料对于行为学研究也非常有意义。同时可以通过雪豹身上独特的斑纹进行个体识别,类似于人类的指纹。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其成本不断降低,最新的高通量测序方法已经可以在野生动物研究中使用。

猫科动物在活动中会留下多种痕迹,其中刨痕是猫科动物特有的一种痕迹。其它的痕迹有爪痕、粪便、尿液、足迹、猎物残迹、卧迹等。猫科动物的爪前有腺体,在留下爪痕的同时,能够留存某些化学信息。尿液是较难获得的样品,从尿液可以了解到多种生理病理信息。粪便中含有猫科动物的遗传物质,是目前研究较多的样品。国际上也有通过足迹来进行个体识别的技术方法。猎物残迹是较常留下的,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取很多信息,另一方面说明是动物很可能出现的位置,可以通过布设红外相机获取更多数据。有经验的研究者可以根据经验判断野外的粪便是否为雪豹粪便,但经验易存在误差,依旧需要依靠分子生物学手段的支持。

 

2. 北京林业大学时坤教授进行了雪豹研究与保护回顾

雪豹被我们称为“高山之王”,在高海拔区域有这样的物种生存本身就是一个奇迹。雪豹是大猫中所处海拔最高的,一般生活在海拔3000m以上的区域, 冬季食物匮乏时可能会降到海拔1000m的地方。

雪豹非常有资格作为高山生态系统的代言,对我们做保护高山生态系统来说,雪豹也是非常重要的旗舰物种。我们国家也在不断地强化雪豹保护,尤其是国家公园的建设。由于雪豹需要大尺度的生态景观,连续的栖息地,所以从雪豹需求的角度来说,国家公园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是一个非常契合的题目。雪豹的保护不仅仅是在生态的层面,还有地缘政治的层面,它跨越了很多“一带一路”的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仅对经济发展,对政治空间扩展也带来了很多契机。

尽管在这样的高原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有着和谐而又复杂的关系,但实际上,它所处的环境一直以来都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干扰和破坏。比如猎物的减少,可能有很多原因造成,比如直接的猎杀,草原的减少,以及采矿、一些基本设施的建设等对雪豹的栖息地都构成非常严重的干扰。盗猎的现象越来越少,但依然存在。另外过度放牧导致很多地方沙化,草原减少导致雪豹猎物的减少,雪豹种群也会受到影响。最近引起热议的围栏,一方面在一定时期确实有助于阻止草原的退化,但另一方面它对草原的物理性分割,对物种的扩散和移动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

近年来多项工作的其中之一便是进行能力建设。2009年,启动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包括猫科动物的调查研究,郭玉民老师团队关于鹤类等的研究,王楠老师关于高山鸟类的研究,遗传学团队,以及行为学研究等。2010年,得到牛津大学的支持,申请了英国DEFRA基金,帮助我们在中国的几十个保护区培养了几百名从事猫科动物监测的人员,在我们对雪豹的调查监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中国猫科动物专家组。以及关于红外相机和实验室技术比如样品的采集、保存、运送等的培训,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开始进行雪豹的调查研究工作的时候,一方面由于对雪豹的了解很少,另一方面当时的红外相机技术还不够成熟、不够普及,所以也有些苦恼。但随着调查研究不断深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支持下,这项工作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从一开始我们就建立了一个国际化的团队,开始是有牛津大学的支持,现在还有很多其他国际团队加入我们。这让我们获得更多信息,对学生对发展也很有帮助。

我们用一个模型分析了大约几千条数据,得到了雪豹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雪豹的种群数量。我们和牛津大学的一个团队联合研发了一个模型,这是一个不断改进出来的东西,在我国的研究中是第一次使用,也被大家接受并沿用。另外我们也用扩散阻力模型来研究雪豹不同扩散能力时的区域连通性。同时加上气候变化的模拟,以便于我们对未来有所预测并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我们也有幸在济南野生动物园进行了关于雪豹行为学的研究。初步建立了行为谱、行为节律,不同生理阶段的声谱。

 

· 雪豹文化传承:新疆雪豹岩画及雪豹国画捐赠

 

山东大学周怡教授向陆桥生态中心赠送两幅画作:

第一幅是史前新疆天山岩画拓印作品。此画表达的是先人对雪豹的关注、崇尚以及我们现代人很难测定、推断的一些很复杂的感情。新疆岩画很多很丰富,但是雪豹却很罕见。这也能说明雪豹的珍稀性,值得我们去保护它。

 

第二幅是周怡教授所作的一幅雪豹中国画。 

 

这一古一今两幅画作描绘了雪豹的历史和人类对雪豹的关注。

 

· 情景剧表演:人类,是朋友or 敌人

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社团的同学倾情表演,为观众带来十分新颖的体验。讲述了一个雪豹妈妈因落入人类的捕兽夹而受伤又为善良的牧民所救,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精彩故事。通过本次精彩的演出,探讨了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带给我们深刻启迪。

 

情景剧剧照(王琦雅/摄)

 

· 雪豹知识竞猜抢答

  参与活动的同学们非常积极,怀有极大的热情。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让大家在游戏中学到了更多关于雪豹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