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新闻报道

【IUCN报告系列】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与共存指南
发布日期:2024-01-07 来源: 作者: 点击率:7

报告摘要

本报告以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为主题,聚焦于改善人兽冲突问题的原则与过程,而非局限于某个保护地、某个物种或社会群体。具体而言,本报告围绕冲突的背景、定义、特征、管理原则及具体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为探寻人与野生动物共存之道奠定了重要基础,有助于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美好愿景。

背景

历史上,人类和野生动物虽然已有数千年的共存历史,但就环境保护和发展利益的现状而言,人兽冲突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新焦点。

由于野生动物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安全、生存和福祉,人类的应对之策往往是频繁的报复性行动,这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论与反思,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正确应对人兽冲突。

人兽冲突的定义

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SSC)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与共存(Human-Wildlife Conflict & Coexistence)专家组将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定义为“由于野生动物的存在或行为给人类造成实际或反复的直接威胁,而引发社会分歧并对人类和野生动物带来消极影响的冲突”。

缓解人兽冲突的重要前提

1)     具有适用性的干预措施不能只关注减少损害。

2)     对缓解人兽冲突的行动措施所知甚少不利于改善现状。

3)     关注具体情境并了解社会政治背景至关重要。

4)     兼顾设计与管理缓解冲突和减少损害的干预措施。

5)     融合景观生态、经济和社会政治规划才是长远之计。

人兽冲突的主要特点

1)     指向人类与野生动物间的直接且频繁的互动。

2)     几乎总是由于人类在野生动物管理方面的社会冲突引起的。

3)     往往涉及到受保护物种对人类福祉带来的负面影响。

人兽冲突的管理原则

人兽冲突管理建议基于五项核心原则:(1)禁止伤害;(2)掌握问题所在和具体背景;(3)展开协作;(4)融合科学与政策;(5)启用可持续发展路径。这些均反映在报告中的“良好实践核对表”中,有10个关键问题,这些问题在报告的32个章节中得到了阐释。

人兽冲突管理部分指导原则

本文将以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作为例,展示如何推动人兽冲突管理的可持续性。

辨识并纳入利益相关方

人兽冲突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人类与动物间的互动,也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变化等特定背景下的某些利益相关方。这是由于人兽冲突通常具备复杂性、动态性及多样性的特点,导致人们难以找到有效且可行的方法预防野生动物对人类和社会生活产生的消极影响。而且,人类容易受限于旧时经验、固有观念或更深层的社会张力,也不利于冲突的缓解。

人兽冲突管理项目要获得成功与可持续性,关键在于利益相关方分工协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共同确定项目目标和计划的过程就是互相建立协作、信任与合作的媒介。

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良好协作有助于平衡不同的目标。掌握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信仰、文化与经济背景等因素对规划和落实人兽冲突缓解计划至关重要。

目的

更好地掌握问题所在,抓住背景机遇;

构思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法;

在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共识、共享解决方案;

增进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协作完成决策过程,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与可信度;

受冲突影响最大的社会群体能对解决方案掌握更多主动权;

确保缓解冲突的行动措施具备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利益相关方主体

非政府组织;

资金提供方;

受影响的行业代表;

有商业利益关联的企业或组织;

社会大众;

各级政府部门代表;

其他本领域的专家或研究学者。

协作形式

 

参与时间和参与频率应结合具体情况而定,应当分析利益相关方由哪些主体组成以及原因,也应考虑到具体情境和可获资源,一开始就建立起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任感。

有效社区项目合作伙伴关系准则

 

挑战

要实现有效协作,需要应对一些实践和道德上的挑战。换句话说,如果利益相关方参与冲突缓解的过程偏离了共同的目标,则极有可能给彼此间的合作关系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指导实践的行动准则也不应“一刀切”,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度和通用性。

 

 

编译:李玲

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下载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