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新闻报道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探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等合作事宜
发布日期:2018-09-18 来源:首都园林绿化国际合作 作者: 点击率:187

       9月12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王小平副巡视员带领科技处、国际合作办负责同志,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吕植教授团队就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自然教育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双方合作事宜。

       王小平副巡视员从城区、平原区和郊区三个区域角度介绍了当前北京园林绿化的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希望吕植教授团队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参与到北京园林绿化建设中来。吕植教授对对当前北京园林绿化已取得的成绩表示钦佩,并表示其团队有信心、有能力与市园林绿化局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推动北京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吕植教授表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是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良好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有几个标志:一是生物多样性丰富,食物链完整。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从植物、微生物、昆虫、鸟类,再到其他动物,都有合适的栖息环境和良好安全的生存空间。“林中有鸟、水中有鱼”,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体现。二是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连通性。生态系统物种迁徙的生态廊道顺畅,能够实现“大兴的兔子能到延庆觅食生存”。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尽量减少浆砌硬化,提高上下游、地上地下的连通性,做到自然曲直。三是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结构,林灌草搭配合理,无需处处是整齐划一的草坪或纯林,而是要多样性布局,如此才能实现“招蜂引蝶”。

       对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管理,吕植教授表示,一是要制定恢复的目标。如针对某物种种群的恢复,要考虑该物种受胁迫的主要因素,要分清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然后根据问题制定恢复策略。二是要考虑“链”的管理。如要恢复某种鸟的种群,要考虑其食源、水源和栖息空间,特别是考虑作为食源的虫子,进而考虑虫子的食源植物等因素,将“链”的管理贯穿始终。如个别地方为防虫而打药,但恰逢降雨,药物随雨水进入池塘,引起鱼类和水生植物死亡,这种不考虑“链”的情况要坚决避免。三是要开展生物多样性清查及监测研究,掌握本底数据,列出保护清单,让居民知道“我的周围住着谁”,同时要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为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四是要考虑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深度和影响。在城区和平原区,引入鸟类、小动物,基本能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而在远郊区等人为干扰较少的地区,甚至可以考虑恢复大型动物种群。人与动物的和谐有个度,对于生物多样性“过保护”和“欠保护”都不可取。五是要提升生态伦理。对身边的动植物要有一定的包容度,不因个人喜好而影响到动植物的生存。六是要开展自然教育,提倡从身边开始,从孩子抓起,开展自然观察、民间科考和博物教育,推进户外大课堂,提升公众生态多样性保护意识。七是要开展参与式管理,选择社区、校园等作为活动场地,制定生物多样性恢复策略,让居民根据总体方向和要求自己动手,以小众参与推动大局改观。同时要借助自然教育社会组织的力量,分享经验,共同研发,制定路线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将与吕植教授团队所在的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加强合作,双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推进相关工作:一是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公众教育。摸清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种群数量和生活情况,开展监测研究。成立北京当地的生态保护NGO联盟,培育NGO参与园林绿化建设与自然资源管理。开展以学校、社区等为单元的“身边的生物多样性”等体验教育活动,推进公众参与。二是合作开展“北京城市不同地区生物多样性恢复示范”项目,分城区、平原区和郊区,制定不同生物多样性恢复目标和恢复策略,制定工作路线图,推动北京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长远发展。